“孩子,你可愿意拜老夫为师?”华佗看着陈彦至,轻声问道。

陈彦至闻言,跪下磕头,道:“我愿意。弟子陈彦至,拜见恩师。”

华佗是一位伟大的医者,在华夏文明当中,都是赫赫有名。陈彦至的医术通玄,可谓是达到了超凡的境界,比起华佗还要高明。可是,华佗是陈彦至的救命恩人,他的身上,未必就没有陈彦至可学的东西。

救命之恩大于天。

拜华佗为师,不丢人。什么强者的尊严,跪不下去,对于陈彦至来说,根本就没有那么一回事。

陈彦至决定,要是心境不能达到“断因果”的层次,自己绝不离开此方世界。

华佗高兴地将陈彦至扶起来,说道:“乖徒儿,快快请起。”他在陈彦至的身上,见到了仁慈和灵性,相信自己这一身医术,定会被陈彦至继承和发扬出去。

……

华佗将陈彦至带回了自己暂时的住所。

他发现,自己这个弟子,真的非常神奇,动作神态端庄,浑身好像无比协调。可是性子太静,眼神平静得没一点情绪波动。

“至人居若死,动若械。”华佗脱口而出。

这句话,出自《列子·力命》。

说的就是身心修行到了极致,做到“居若死,动若械。”便是至人。

华佗醉心医术和养生,创出了五禽戏。可就算如此,他也是到了四十岁的时候,才达到“至人”的境界。

整个大汉,达到“至人”境界的,华佗知道的只有自己,剑圣王越,枪神童渊,医圣张仲景,乌角先生左慈,华南老仙和于吉道人。

“至人”的心境,并不一定是让人武艺高强。就像是华佗和张仲景,他们两个就是研习医术和养生。

达到了至人境界,会智慧大增,无论是学文习武,还是研究其他的技艺,都会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获得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