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罪臣的丧仪最初是灵堂寥落,但后来,十二,程英,王授文等人亲临吊唁。给朝中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前来吊唁的前明老臣便逐渐多起来。再后来,翰林院的年轻一代,有从前仰慕其学识人品的人,也纷纷前来,于灵前致哀。
从明白面上看,皇帝最终弃了这个劳苦功高,但政见不合的老臣。却又打容下了文人世界对他这位“百士之师”的缅怀。其间,甚至还带有皇帝对其“功”与“过”,无私的分鉴之意。
既严斥其“罪”,也钦证其“功”。
连王授文都不免感慨,皇帝的帝王心术中,有一丝十分隐晦的悲悯。这丝悲悯极不好修炼,其后是皇帝本人此生,亲生所历经过的,但世人皆看不见的惨烈和隐忍。这份悲悯最终将皇帝这个人的形象深刻映在了天下读书人的心里。令他们又惧,又敬。
但这件事让在京的蒙古王公里内不安。
他们深恐皇帝了结孟林结社之事,接着就要因王疏月之事,停皇后的中宫笺。
然而,一连十多日过去,皇帝并没有驳皇后的中宫笺表。
只不过,钦安殿的护卫到是在皇帝见过王疏月后,全部换成了图善的人。
初十四这一日,四更天。
十二与王授文一道入宫。
皇帝在南书房阅折,那日要在乾清门叫大起。皇帝三更时就起了,王授文与十二入内之时,皇帝已经喝过两道敬亭绿雪茶了。
“朕在想,朕得痘症那一年,皇贵妃跟朕提江南有种痘之法,后来,时任杭州知府的朱红光也给朕上过种痘除疫的折子。”
十二道:“是,不过朱红光前年被参去了湖南。”
皇帝松开撑在下颚的手指,对十二道:“把这个人召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