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想诠济法师垂目忽睁,于一瞬间便打破佛光挥洒势态,突兀出言笑道:“因他人感悟一时沉浸,恍似感知颇多,实则更多个人理会并不能深彻心扉。待稍后自寻一地,再行细细寻闻,若还有感知,方为最真实心境获及!”
众人里,也仅有刘君怀不曾瞬间深浸其中,毕竟方才那等金意佛光,乃是出自于功德无量功法所衍化。
他本身所具有金意佛光理解,早就超过那等佛义所涵括,即使其中掺杂诠济法师数万年深刻佛义理解,其内教化之意早已被刘君怀摒除,自然不会对他心境这般轻易渗入。
便是感知刘君怀心境未有半点波起,才使得诠济法师及时终止此等潜在教化目的。
他自然不会对刘君怀有任何不利之念,只是如此妖孽般存在,且与佛缘有巨大良善交集,将刘君怀渡入佛家,为诠济法师最为企盼之事。
怎奈得之前数番诲教,已不能动摇刘君怀丁点道心把持,今日里略作试探,其结果一如往常,也就立时令他绝了此种教化拉拢。
心中有佛即与佛有缘,愿以此功德,普及与一切,与众生共成佛道。
佛缘也是一种机缘,刘君怀所拥有多种佛家至高事物,本就具备愿与佛有缘之念,再行强加教化意念,说不得便要影响到刘君怀本具有佛性。
佛教根本理念就无神论,否认世界存在一个法力无边之神,主宰人命运的只能是人自己。
既然他一心想要渡化之人,心已有所属,悉心维系其人佛性不缺失方为主要,太过于执着外在因果,反而会迷失其佛义本旨。
此时刘君怀视线,与诠济法师探视过来眼神交会,相视而笑,尽在不言中。
刘君怀对于诠济法师心理极为了悟,佛家至高理念主导着法师人生之路,行智慧之事是佛缘;上所施、下所教,教行于上,化成于下,也是佛缘。
教化从来有原委,指开大道明如电,亦为佛教中人职责所在。
佛是心灵所打造幻象,一如道家所尊崇神袛,虽其本质认知有截然相异,但借喻根由大体相当。
既然道心不泯,自己就深刻表达意志不会被转移决心,对于诠济法师而言,也未尝不是另番拒绝。
诠济法师之所以,对刘君怀恩师乐圣仙师这般看重,原因之一便是他那种佛道两教精义探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