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辈寻道中人,证道即为一世梦想,因为常常会因为寻道而寻道,不知不觉中,生命中似乎淡去了许多自我意识,更多旨在所追求一切,不至于埋没在世俗红尘之中。”
“春来草自青,秋至叶飘零,自然地绿,自由地红,自在地落,从抽芽吐翠,到郁郁葱葱,再到静美飘落,直至化入泥土走完生命旅程。在这个过程中,顺从自己本性生长,不为外物所拘泥所左右,不违本心享受生命绽放与凋零,方为正道。”
“一草一木原本都有自己本心,它们不会为了美人折取、欣赏而刻意为之,它们不需要别人肯定与褒奖,只是顺乎自己本心本性,顺其自然敦厚宁静地生长。因时而发,不伪不装,自然天成,方为天道最真实道心。”
咎宜人扶额惊叹,“好一个不伪不装,自然天成!人若能如草木,记得本心,不受环境雕琢,不违逆内心本真,看清晰心中愿望,真真实实寻道,在淡与静中,不违本心,合于天地大道,即使苦修也会变得廖有兴致。”
刘君怀点头,“不违本心,活出真实,卑微但不自卑,率性但不张扬;不刻意,不造作,不与风争鸣,不与日争荣,自由自在诠释生命之充盈。”
忽然,似是联想到什么,刘君怀侧身望向富阳州,稍作沉吟,继而惊声道:“阳州大人,实在惭愧,此时我才恍然察觉,原来您老所寻之道,才真正与这一番言论相行契合!看来小子我之前所谓规劝,实际上在误导您老本心施为!”
实际上,这便是富阳州能先于旁人一步,提前触摸到一缕道义真解原因所在。
正如刘君怀所言,他率性中无半点张扬,刻意,造作,完全出乎于本心由始,不受环境或旁人影响,不就是如草木般自然生长?
较之刘君怀,他甚至不曾思及教化普及,不去在意任何人心内感念,在旁人看来,只会是那等固执表象。
只是此等寻道过程固然便捷,但在证道之后,却是缺失一点圣贤秉义。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便为圣人之上更伟大圣贤层面,这就是草木与人类灵智上最大区别。
但富阳州能在证道之前,意识到此等短缺,虽然依然出乎于本心之不刻意,却是神奇般令境界升华,只是此等升华还不为他自身所察觉。
他这等意识出发点建立在对刘君怀关怀上,无意中令他心境有所旁及,虽滞碍自身寻道进程,却令自己今后圣人道气息上,多出一抹人文蕴怡。
显然在场四人,均属于道义研究极深之人,之间交流相当热切,但却忽略了此时身处之地。
直到一个时辰后,远远在外缘监控水良骏手下,突兀传来警讯,才使得几人豁然醒觉。
随即四人即时遁向远方,隐匿身形,凝神与禁制所在山谷情形。
不多时,便有数人身影飞掠而至,齐刷刷神帝初期修为六人,神念探识始终外放当中,显然一副小心谨慎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