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娃在哪里造化世界?既在洞庭仙宫又不在洞庭仙宫,甚至不在任何地方。每当以形神造化出一方世界时,他本人也就消失不见了。因为这方世界是谁也感应不到的,对于其他人而言毫无意义,哪怕身边的玄源也感应不到,更别提进入其中了。
虎娃消失不见,又去了哪里,就是无边玄妙方广。所谓飞升,并非一定是往天上窜。独有一个世界、自己就是世界,对于某些仙家来说,已是超脱于存在的大逍遥境界,这不就是修行的终极所求吗?
可是虎娃所求并非如此,这不过是某种境界的印证而已。想必列位天帝在开辟帝乡神土之前,皆曾求证这一境界。虎娃造化出的一方世界,就是他的形神,也只对他本人有意义,对世界之外的任何人都没有意义。
当虎娃从无边玄妙方广中又回到洞庭仙宫,那方世界便消失不见,一念缘起,又一念缘灭,他还是人间的虎娃。虎娃已能体会当年列位天帝的感受了,他们拥有这个境界之后,难免会想着突破更高的成就,使造化中的世界变得真正有意义。
要想将这方世界“打开”,须有大功德成就,太昊天帝第一个做到了,那便是他开辟的帝乡神土九重天仙界。帝乡神土就是天帝的形神,打开它便不再消失,也意味着天帝形神永困于无边玄妙方广。所谓打开,就是能指引仙家飞升,使帝乡神土真正具备了“仙界”的意义,这一步是最难求证的。
将只属于自己的造化世界,开辟为帝乡神土,就是太昊求证的成就。太昊并不等于永远困绝于自己的世界中,因为每一位仙家飞升至此,其修行所悟都会融入太昊的见知。太昊的修为还可以继续精进,这方世界的内涵和外延还可以继续成长。
虎娃登上建木九枝的过程,也是他的修为见知以及种种感悟,容入九重天仙界的过程。但天帝成就毕竟也有缺憾,太昊当年或许未曾想过,可能也不需要去想,因为他的开创是前所未有的。
谁能有五位天帝那样的功德成就?他们是人间万世之尊,就算未证长生,在人间已证不朽,永远被人铭记并敬仰,功业永在而传承有继。有后世仙家不断地飞升入帝乡神土,不论是地仙抛却凡蜕飞升,还是真仙历天刑后到访。
但若换一种情况呢?若无人再识亦无人再知,就算开辟了帝乡神土,亦无人飞升而至,其实就和造化一方不存在的世界没有区别。比如恒娥造化了一方世界,却不能自称天帝,恒娥倒无所谓,她的性情清泠如此,且也不能算无人识、无人知。
可是烈鸿子那等仙家呢?且不说烈鸿子有没有开辟帝乡神土之能,就算有,那么他开辟的帝乡神土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更意味着修行到头了,除非其所求就是这样。自古以来是否有仙家这么做过?人们并不知晓,也无法知晓。
仙童句芒为何会出现在人间?虎娃虽未尽解其玄妙,但也多少明白了原因。仓颉先生曾说列位天帝寄望于虎娃,或者说寄望于人间能出现虎娃这样一位修士,可在天帝成就之外另有指引,想必就是这个原因。
仓颉先生应早有开辟帝乡神土的修为,却并没有那么做,原因恐怕亦在于此。有的人还真不经念叨,虎娃刚刚想到了仓颉先生,仓颉就来到了洞庭仙宫,而且还是一脸不高兴的样子。
第007章、神仙亦是凡人修
仓颉来了,虎娃当然高兴,赶紧将之迎入仙宫。广寒仙界一别后,虎娃不知这位前辈仙家去了哪里,就连他的弟子传人皋陶与侯冈、伯禹都不清楚,却时时能见到仓颉在人间留下的痕迹。
如今虎娃已求证真仙物化之境,很清楚仓颉亦有造化一方世界之能,若他真的在无边玄妙方广中造化一方世界,一念之间就是几百年都有可能,也可能就不再回到人间了。难得这位仙家还有兴致来到洞庭仙宫,虎娃正有很多感悟想与仓颉切磋交流呢。
可是仓颉的心情好像不太好,一直板着脸,对仙宫的景致也没怎么欣赏。想必仓颉每处仙界都去过,见识的已经太多了,这样一座仙宫也不会令他惊叹。记得上次见面是广寒仙界初辟之时,他与虎娃先后到访,还在广寒仙界中品饮造化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