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中原之地,七雄并立之局形成,混乱的局势终于重新趋于稳定,而随着天下局势的稳定,诸子百家也几乎同时开始活动起来。
墨家,随着局势渐渐平定,一分为四的墨家同时在秦、楚、赵、齐四国招收弟子,门人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而后失踪多时的墨子重新现世,并重掌墨家大权,除秦墨一系仍旧独立之外,楚墨、赵墨与齐墨相继重归墨子门下,一时间墨家威势当时无二,若单以门人数量而论,墨家被称为当世第一学派也不为过。
法家,由于管仲这位法家祖师突然退隐,法家本已呈现日薄西山之象,但就在天下人都以为法家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之时,法家天才们却相继出世,先是有士匄、子产、李悝三人分别出仕韩、赵、魏三国,以变法的方式令三国国力大增,又有管仲嫡系弟子卫鞅出仕秦国,并在秦国国内大力推行法家政策,虽然暂时看不出成效如何,却也足以令法家引起各方势力的重视。
道家,自从郑国灭宋之后,主张入世的道家人宗一脉便仿佛沉寂一般,但随着文始真人尹喜以人教正统、道德天尊嫡传弟子的身份入主道家天宗,并在蜀中立青羊宫广传道统,道家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并以蜀中为据点,向中原各国传播影响力,其在中原之地的影响力虽然不及正是如日中天的墨家与掌握实权的法家,但因为道门那悠久的历史,因此也是不容小觑。
纵横家,“善育人才”之名早已广为流传的鬼谷门下,终于有了出世弟子,鬼谷大弟子庞涓与身为孙武子之孙的小徒儿孙膑同时出仕魏国,这本是兄弟携手的又一表率,但鬼谷子以纵横之道闻名于世,而他的弟子却又没有鬼谷子的天赋,只得在纵与横之间选择其一,虽然尽得纵横真谛,却也不免走上敌对道路,结果便是庞涓坑害孙膑,致使孙膑双腿残疾,而孙膑则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逃至齐国,被齐威王命为军师,辅佐大将军田忌整顿兵马,准备对魏国复仇!
阴阳家,自楚国重立威势之后,阴阳家再次确立了楚地江湖霸主的地位,不过相较于春秋时期阴阳家的霸道相比,如今的阴阳家却是低调了许多,上至阴阳家家主东皇太一,下至阴阳家一众高手,整日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且有传言称阴阳家高手已在暗中大批进入中原,具体去向未明!
除此之外,名家、农家、兵家等等诸子百家或明或暗都已有所动作,一时间南赡部洲明面局势十分平静,但暗中却已有种风雨欲来之感,就在这时一件事情的发生,彻底将这凝重的氛围引爆,也将这苍龙七宿之局,一举推上高潮!
……
鲁国都城,曲阜孔府。
一座不算十分豪华,但却广阔古朴的宅院之中,许许多多的青年恭座于院落之中,大致一数竟有三千余人,这三千人的前方,有七十二人坐在稍微靠前的位置,这七十二人有老有少,身上装束也是各不相同,但他们身上儒雅的气质却比之身后那三千人要胜出不止一筹,显然他们便是这三千人之中的精英。
而在三千人的当头,有一位白衣男子端坐于蒲团之上,张口缓缓讲出之语却包含他人难以想象的大道,讲道之时身旁更是有无数异象环绕,此男子不是别人,正是自泰山一战之后便渺无音讯的史艳文!
忽而史艳文讲道之音一停,睿智的双目缓缓张开,扫视一眼下方的三千弟子,而后史艳文露出一抹满意的微笑,以只有自己能够听到的声音喃喃道:“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均已齐备,儒家……也是时候展现在世人眼前了!”
第1338章 书非儒艳文宣战 辩稷下墨子应约
儒家入世,史艳文携儒家弟子周游列国,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令史艳文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之名广为流传,而后史艳文于齐国稷下学宫将解儒家学说,倾听教诲者甚重,更有甚者当场便拜入儒家门下,一时间儒家名声大震,门人弟子数量大增,竟是隐约呈现出足以与墨家分庭抗礼的局面,世人因此将儒家与墨家并称为“当世两大显学”,化名为孔丘的史艳文也因此得到孔子之名,声势之大一时无二。
随着儒家的入世,墨家也随之有所动作,只因墨家与儒家的思想之中多有相悖之处,如墨家讲究“非乐”,而儒家讲究“礼乐”,墨家讲究“节葬”,而儒家讲究“厚葬”,墨家讲究“非命”,而儒家讲究“天命”,墨家讲究“明鬼”,而儒家“不重鬼神”……这种种对立,就仿佛是儒家刻意要打墨家的脸一般,结果便是墨者看不起儒者的奢华,而儒者也瞧不上墨者的呆板,时间一长儒墨两家便成对立之势,而随着墨翟“非儒”一书的出世,更仿佛是火上浇油一般,顿时将一切彻底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