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酌金乃是少府之责,如何问罪于丞相?”

少府形同皇帝的私库,自刘彻登基以来,对少府的职责做了许多调整,不过诸如天子及长乐未央等后宫费用、天子祭祀及赏赐等都出自少府。诸侯献金既是为了祭祀宗庙,自该有少府负责。

“少府发现了酌金不足,同时检举了赵相知情不报。”

“此非丞相之责,少府虽然贵为九卿,可若没有倚仗如何敢以此检举丞相。”石慧冷笑道,“若非你父皇向杀鸡儆猴,便是这赵周在其他地方得罪了陛下。”

先景帝时,赵周之父赵夷吾曾任楚国太傅。七国之乱时,赵夷吾不愿附逆楚王被杀。先帝因其父之忠,封赵周为高陵侯。赵周虽无大功在身,却是忠良之后,这些年无论作为太子太傅还是丞相都算恪尽职守。若皇帝只为杀鸡儆猴,未免太过凉薄。

或许列侯所献酌金真有所不足,然一气废除了一百零六名列侯,若说皇帝没有预谋,她是不信的。这场酌金案明显是皇帝想要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的借口,此乃阳谋。就算诸侯知道皇帝的心思,也无力反抗。

“父皇任命赵周为丞相,并未除去其太子太傅之职,会不会?”

“此事不必忧心!”石慧安慰道,“现在,他们可不敢牵扯到你头上。”

如今陛下尚在壮年,还不至于忌惮少年的太子。若是此事晚几年发生,石慧或许可能与太子有一样的忧虑,然目前而言,皇帝动赵周不太可能是针对太子。

“诺!”

“赵周到底做了多年太子太傅,可不止一日之师。此事,你也不好完全置身事外,找个有外人在,陛下心情不错的时候,出面求情,小小触怒陛下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