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甥舅二人

且说,杨国忠和安禄山合作,为了争权夺势,诬陷已死的李林甫谋反,用的理由是李林甫却与阿布思约为父子,而阿布思却是反贼阿布思是九姓铁勒同罗部落首领(契丹人),其部落人口不少,且骁勇善战。阿布思因此曾被东突厥汗国乌苏米施可汗任命为西部的叶护,地位仅次于可汗。后东突厥灭亡,阿布思投降了大唐。

当今的皇帝陛下封他为奉信王,赐国姓,汉名李献忠。李献忠虽然不是汉人,但是李林甫为相国时认为胡人不会影响他的地位,一直举荐胡将。在这样的形势下,李献忠颇得重用。

李献忠曾跟随哥舒翰西征立下汗马功劳,凭借军功高升。

李献忠的部落所处和安禄山势力范围重合。安禄山一心谋反称帝,将自己势力范围当做所为物。

起初,安禄山想要收服李献忠,但是李献忠既然已经降了大唐陛下,犯不着再去跟一个同样胡人出生的将军称臣。故而,李献忠没有答应安禄山的拉拢,还与安禄山多有摩擦。

李献忠部落骁勇,又与安禄山部临近。就如当初安禄山勾结奚人除去玄甲军一样,他自然也容不下身旁有这样一个忠于大唐的部落。

安禄山先是巧言说服皇帝下令将李献忠部落迁移到安禄山任节度使的幽州。李献忠不傻,自然没有自投罗网的道理,不肯前往。天宝十一年,安禄山再出一计,以东征契丹为由,向朝廷征调李献忠为副将,其实是准备对李献忠下手。

抗旨之罪可一不可二,第一次皇帝或许会看在其战功上轻轻揭过。且第一次是让他迁移部落,李献忠还能找到理由。但是现在是让他东征,李献忠却找不到理由推拒。

若往,安禄山必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李献忠极有可能成为第二个薛直。若是抗旨,便与谋反无异。

李献忠本是契丹人,身上带着契丹人的彪悍之气,自然不愿意坐守待毙。为保性命,李献忠被迫叛唐北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