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义肢还只是追求酷炫和实用性的机械外骨骼,能够完成吃饭、取物、打字等基本动作。
而她的“棠棣”,追求的是完全代偿,是要让义肢真正成为“肢”。
至于后来的人们尝到了义肢的甜头,过度追求义体化,不停改造自己的肢体,恨不得换上各种义眼义耳义心脏,都和单云华最初的目的无关。
她的愿望一直很简单。
“棠棣”成功投入生产后,做出的第一样产品,是一双腿。
当时那个懂事地给父母择鱼虾的孩子,现如今已经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四十岁的男人。
安装了脑机接口的他小心翼翼地戴上一条钢铁右腿,慢慢走了两步后,站住了脚。
他回身一把抱住了妹妹,像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
同样佩戴上一条青花瓷左腿的单云华温柔地拍打着他的后背。
一个奇迹男孩,被他的妹妹给予了一个新的奇迹。
当被外人问起“如何从烂泥潭里走出来、获得这样的成功”时,单云华每每都是笑着的:“因为我们家的饭做得好吃啊。每天早上出门、晚上回家,都有动力。”
她将精力完全投入事业,在四十岁前实现了她的诺言:百倍地还恩给她的父母与亲人。
或许不止一百倍。
不过管他呢。
单云华四十岁结婚,丈夫章宾入赘单家,改名单宾。
她四十五生子,儿子随了自己姓,叫做单荣恩。
生下孩子后,她把孩子交给丈夫,由他全职抚养,自己继续全情投入工作,直到68岁,孙子出世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