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道奇淡淡道:“不论是天道的诱惑还是兴盛道门这具枷锁的桎梏,老夫都不得不答应此局。结果世人都已知晓,不幸的是,老夫输了。”
凌风问道:“据江湖传言,道长观到最后一招时吐血而还,可是真的?”若传言正确,凌风猜测是否因为《剑典》只是女子可练的秘笈才导致此事。
“确有此事。”宁道奇直言不讳,侃侃谈道:“相传著写《剑典》的静斋祖师地尼自己也没有突破最后一关,老夫真是自寻没趣。若老夫所料不差,所谓‘死关’不过是其臆想所得。死关有佛家坐枯禅的意味,讲究的是舍弃肉身,心合天地,从而达到逃脱生死,不入轮回的目的。这与我道门所学相悖,完全不能参考。”
他无疑做了次亏本买卖,却没有如常人一样长吁短叹,显示其过人度量,只是内心有些不爽。
第173章 交手开始
凌风恍然,佛道思想不兼容,所以在天道求索上也截然不同,宁道奇没有达到借鉴的目的,反受其害。
佛家追求正果,求的是突破人体这具皮囊的限制,重的是精神的参悟。而道家追求长生,求的是天人合一,如列子所言凌虚御风,逍遥宇内,重的是肉体的永恒。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以佛家大师坐化后,常有舍利留诸后世,而道家炼丹,固本培元,延长寿命。舍利中藏有高僧毕生参悟所得的玄理,可供后世弟子领悟,而道家一旦在体内结丹,意味着从此寿元倍增,有更多的时间感悟天地。
可以说,佛家修的是来世,道家则主修今生。
凌风体内的三婴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像是另类的生命体,偏近于道家的元婴,可与道家所说什么结丹成婴化神之类的扯不上边。道胎还好说,而舍利与魔种为何也会随之破碎成婴,并不是他凭借思考可得的范畴。三婴将来会发展成为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
凌风叹道:“道长应该知道,历来佛家昌盛后必然要面临一次覆灭之灾。当此乱世,佛教大兴。将来无论谁当家作主,都会有灭佛之举。道长还是趁此良机,择一明主为道门早作打算才是。老道何尝不知此事。老道正因有此名缰利锁羁绊,始终无法勘破最后一步。都道大道无情,老道仍是放不下。”
宁道奇缓缓起身,手中鱼竿的钓丝倏地卷起,绕了百来圈缠到竿上,连同竿一道被他随手插到空空如也的鱼篓中。
凌风苦笑道:“道长是要动手了么?”
他想到,既然是三次出手的机会,那么说明今次就是最后一回了,慈航静斋真看得起自己。
第一次是二十八年前逼郑乾归隐,从此困居襄阳;第二次是十几年前与石之轩比斗,拆散那一对恩爱夫妻。这一次后,宁道奇就是真的解脱了,说不定就可以迈出那最后一步,完成毕生的梦想。
宁道奇两眼望天,柔声道:“梵斋主给老夫的条件是务必将明兄留在大兴,老夫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