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页

宋师道左手在剑鞘上一按,嗤的一声响,长剑在剑鞘中跃出,青光闪动,长剑上腾,他右手伸处,挽住了剑柄。这一手悦目之极,而左手一按剑鞘,便能以内力逼出长剑,可见其内功已有相当的火候。他捏个剑诀,恭请凌风指教。

宋阀门下大声欢呼,为少主喝彩,宋鲁亦目露欣然之意。

凌风缓慢走到场中,未如以往发挥出超人的气势,而是站定后,双手下垂,手背向外,手指微舒,两足分开平行,接着两臂慢慢提起至胸前,左臂半环,掌与面对成阴掌,右掌翻过成阳掌,正是太极的起手式。

众人都露出讶异的神色,这种软绵绵的姿势是什么功夫?可挡得住锋利的长剑?

对面的宋师道丝毫不敢大意,凌风那不败的战绩绝非作假可得。何况,先天高手不惧刀剑实在再正常不过!

他神情静如止水,跨前两步,双眉一轩,一剑自上而下直劈,真有石破天惊的声势,速度和力量均不同凡响。这招简单的“独劈华山”却是试探凌风而来。

凌风正后悔,他这太极拳有了一定雏形,但只想了数日而已,而且每天得陪宋月媛研究造人的大计,哪有多余心思细想?

以拳接剑,确有些难为。

但事到临头,不容半点退缩,他体内易筋真气流转,受这一剑的劲风所激,青衫立即鼓舞,面容肃然,一派出尘之意。

换作从前,以他的步伐绝对可避过,再以硬碰硬,或辅以精神攻击,扰乱对方的真气,从容取胜。但这样一来,宋师道不死也得残废!

唉!都怪老头子没传什么特别的拳脚功夫或者点穴手法,当时要随便来点降龙十八掌啦,天山折梅手之类,现在何需这么头疼?独孤九剑虽非一定要以剑来使,但亦是直接以力道对敌,早融入在他平时的武功中。

剑近胸膛,凌风斜退半步,顺手使出太极拳中的一招“揽雀尾”,右脚实,左脚虚,一掌切在剑身,辅以粘劲,立即化去这剑的气势。

宋师道剑势为他一带,不由自主地向前一冲,跨出两步,只觉这对方的泄劲法门奇妙非常。

长剑并未传来真气,让他有些纳闷,不及细想,双目神光大盛,长剑自右而左急削,剑身似曲似直,长剑有如活物般。

太极圆转,最忌使力。

凌风自然按照此点要求使出,一招“手挥琵琶”迎上,右捺左收,凝重如山,却又轻灵似羽,将长剑笼住,立即剑上千百斤的力气似化入汪洋大海,消失地无影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