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页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凌风哑然失笑道:“当世三大宗师,中原是‘散真人’宁道奇,突厥是‘武尊’毕玄,高丽是‘弈剑大师’傅采林。”

“突厥由于本身民族优胜劣汰的特点,冒出大批高手并不出奇。至于域外诸族,长期处于突厥压迫下,在武功一道能有所突破亦属正常。”

“高丽弹丸之地,却分有三国,高句丽、新罗与百济。我们说的高丽实则是高句丽。一来,这三国交战不休,二来,杨广三度讨伐,都促使其国内高手的成长。”

“与两地相反,中原自大隋统一后,武林亦一片宁静,没有压力,自然真正高手就少了。”

他喝口茶续道:“至于小兄弟你所说南侵之事,一则草原各部相互牵制,突厥有东西之分,其余诸族都在为本部自由而努力,哪有余力南下?”

“二则,打仗岂同比武较技,战场上个人武力虽可起一定作用,但与千军万马比起,实在太过渺小。”

“三则,小兄弟还不明白一个境界对武力的提升程度。可以这么说,提升一个境界,便可视下面境界为蝼蚁,一个入微初级高手要对付四五个宗师顶峰人物亦不过稍费力气罢了。”

“三大宗师为何彼此间不敢决战?不外乎制衡而已。这些年他们均不出手,我想定是达成某种协议,否则任其刺杀,三国政局早混乱不堪了。只有达到大宗师之境,才算得上真正逍遥,无人敢惹。”

杜伏威叹道:“闻君一席话,杜某方知武道之浩瀚,原是井底之蛙,实在惭愧。若非杜某抛不下共同作战的兄弟们,真想一探武道究竟。”

凌风明白他的意思,杜伏威可说是隋末群雄中野心不大的一个,自知没有皇帝命,但又不得不为追随他的兄弟们谋个前程,挺起身子继续奋斗下去。

凌风亦不知该如何劝他,又道:“方今天下大乱,英雄倍出。中原高手不多,那其实亦是表面现象。若是加上魔门、慈航静斋与朝廷军队、四姓门阀,高手还是不少的。”

寇仲问道:“我们与娘之前在宋阀船上曾听鲁叔说洛阳出现和氏璧,是武林圣地慈航静斋用来挑选天下明主,不知前辈怎么看?”

他这话点出傅君婥与宋鲁,是提醒杜伏威他们上面还有人罩着,杜伏威权当没听见。

宋月媛听到宋鲁则微合双目,显是怀念亲人。

“据我所知,此次和氏璧择主,只是慈航静斋的噱头罢了,旨在为其当代传人师妃暄造势。消息已放出半年有余,洛阳也没见静斋的半点影踪。”

提及静斋,凌风满脸不屑道:“天下义军虽多,但隋室亦是这半年来才真正再无掌控全局的能力。所以,两位小兄弟想要到洛阳寻宝,怕是得再等半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