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真如刘琉说的那般都耽误在了路上。
赵秀宁接过包袱,仔细地摸了摸包袱皮,然后才打开。
最上面是几件小件的针线,看花样和颜色便知道都是给谁的。
赵秀宁不知道探春是看着他们四人长大的,所以准备的东西都比较符合每个人的喜好,可她们看着这些东西,却觉得这孩子就算是没有养在身边,也是最贴心的。
将针线一件一件拿出来,发现探春的信照例放在了针线的中间。
将信拿出打开,赵秀宁先是一目十行地看一遍,发现并没有出什么大事件,这才又重新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上两遍,直到信里的内容都能背下来了,赵秀宁才会停下来。
而这期间谁打扰都没用,孩子和家里的事情便都是刘琉接过来。
接到了探春的信没多久,江行远和赵国基也从战场上换防下来了。
没两天就是除夕了,就着探春提前拜年的家信,两家人四个大人三个小孩过了一个热闹的年。
相比远在边疆的江赵两家,林家的这个年过得也不错。
也许是一家子读书人都碰到了一起,甄家和林家在一起过年不是对个诗就是填个词,来来回回相当的文雅。
于是这个年就在江赵两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迈,甄林两家的书文雅致,以及贾家数年不变的奢侈富贵悄悄地滑过了。
过完年,各家各户都有拜年的。贾家这里也有,不过差不多都是本族的亲戚,探春每年还会跟着王夫人和宝玉去王家拜年,可是年底王子腾升官了,不在京城了,这唯一可以出门的机会也没了。
至于史家,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反正这几年是很少跟贾家掺合的,有事没事就将史湘云丢出来应付贾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