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因为罗丝小,倒是很多时候会有好心的人,愿意互相挤一挤,让她搭个椅边座座。那时候挤火车的经历,到了现在,罗丝还记忆犹新。
跟现在比起来,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再说吃的东西,那个年代物资非常的贫瘠。尤其是小老百姓的日子更是紧巴巴的。吃什么,买什么都是要凭票供应了。
罗丝是城里户口,一出生便是成人的口粮标准。所以家里的条件倒是相对更好一些。可就是这样,每次走亲戚时,罗丝仍是觉得自己家不如人家乡里人过得好。
吃个鸡蛋,都要用票去买,有的时候,就是有票也没的买。而那时候的乡下呢。因为早就过了特殊的十年动乱。所以家家可以养不少的鸡鸭。鸡蛋,鸭蛋。吃不完的都会用盐腌起来,慢慢吃。
家家户户还有园子,里面的青菜随时都能吃的到。那个时候,农药化肥还是个西洋物,并不是谁家都会买的。所以园子里的菜,尤其是黄瓜柿子,真的是摘下来,往衣服上蹭一蹭,就能吃的。
记得那时候,她最喜欢吃那种刚结出的小茄子,嫩嫩的,直接生吃,还有一点点的甜味。还有小茄子的梗,用那个炖肉最是好吃了。
过年杀的猪,能一直吃到夏天。不过那些肉,倒不是新鲜的。也都是盐罐子里的腌肉。偶尔也会做成腊肉,或是熏肉什么的。
再说那些菜,就算是过了季,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夏秋两季晒晾的各种菜干,也让人吃的津津有味。
冬天家里烧着柴,比罗丝家在城里烧的煤还要暖和。毕竟罗丝家的煤都是花钱来的,而柴火在乡下那真是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