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找到他们吗?能让他们付出代价,还给夏花一个公道吗?”

夏花的父亲同样悲痛万分,他把能说的话都说尽了,便只是垂着头坐在一边,任凭两道浑浊的泪水冲刷他沟壑纵横的面庞。

“…………”

——听说夏花的母亲身体不好,连药都舍不得吃,一家人省吃俭用才凑足了英才高中的学费。

——所以她一定要加倍努力,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

倏忽间,我回想起了宅男川崎委托迦尔纳转达的话语。

该怎么说呢。

这对父母就好像柴薪一样,我想。

他们甘愿将自身投入炉火,别无所求,只盼望能够稍许照亮女儿前行的道路,让她展翅高飞,前往更加遥远、更加幸福的所在。

但是,他们燃烧自我点亮的熹微火光也好,梦想中触手可及的美好未来也好,都在那一年漫天纷飞的大雪中熄灭,化为一捧冰冷的残灰。

他们什么都没有了。时至今日,他们什么也不要,什么也不求,只想为唯一的女儿讨要一个公道。

如果连这点微小的愿望都无法满足,那我简直是个一事无成的废物。

但同时我也明白,即使揭发了三条院修平和他那些狐朋狗友的作为,他们当年“身为未成年人”的事实也不会改变。

未成年人犯罪最大的棘手之处,就在于“他们所受的惩罚无法与罪行相当”。

这固然是考虑到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基于保护少年、鼓励他们复归社会这一理念制定的法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其中却无法反映受害者一方的心情。

“只是因为未成年就能原谅吗?!那我们呢,我们亲人受到的伤害呢!!谁又能赔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