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议。”
“臣附议。”
附议的官员为数还真不少。
当然了,也有很多官员反对。
反对的理由很堂皇,“是否重审,须依据律法。我朝律法规定得明明白白,已经定案的案件若要重审,必须要有新的证据出现。现陆允案并无新的证据,冒然理审,不过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于国于民,没有任何益处。”
皇帝把难题抛给了盛兴昌,“盛卿,你认为呢?”
盛兴昌当然可以说不同意重案,但一则秋审时候这个案子还会被翻出来,所以重审只是早晚而已;二则众所周知,陆允的案子和盛兴昌有关,盛兴昌若不同意重审,皇帝会不会认为盛兴昌心虚了?
盛兴昌不敢冒这个险。
但盛兴昌也不甘心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就范,将了萧淙一军,“陛下明鉴,臣和陆允案有关联,不便置喙。臣想请问萧侯,现在陆允案并没有新的证据出现,萧侯认为是否应该浪费人力物力来重审呢?”
盛兴昌知道萧淙会主张重审,故意这么问,就是要把无视法纪的帽子给萧淙扣上。
谁知萧淙正气凛然,“陛下,臣和陆允案也有关联,不便发表意见。”
朝臣们都支起耳朵。
萧淙和陆允有关联?什么关联?
“你和陆允,有何关联?”皇帝心里明镜似的,慢吞吞的问道。
萧淙很难得的红了脸,“臣请高人卜算,满城闺秀之中,只有陆允之女,也就是欣豫乡君的八字,和臣的八字相合。臣这辈子若要娶妻,只能是陆氏女了。陛下,臣有私心,故此不敢说话。”
大殿之中,静寂许久。
朝臣们简直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