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二成声音温和:“从前我在家读书时最想要的便是笔墨纸砚了, 大哥小弟,你们往后也要多注重子孙后代读书一事,无论如何,读书当真可以更改命运。”
就像他, 如今还只是举人,并未只进士,已经有数不清的人送礼上门了,这在乡里人的眼中真是莫上的荣耀与富贵了。
刘大成叹气:“读书这事儿我不在行, 我孩子只怕也不行。”
刘德忠咳嗽两声:“我也不识字,你二弟还不是考出来了?”
那边夏氏也道:“你不行,还要断言你儿子不行?刘大成也是没囊气!”
刘大成讪讪的,收下了那些笔墨纸砚, 兰娘倒是不甚在意。
此时大房三房两家还不觉得这回只怕就是永别了,夏氏瞧了瞧他们, 终究是自己的亲儿子, 也有些不舍的。
“明儿我们就要走了,这辈子还不知道能不能见到了,天高路远的,大成小成你们照顾好自己的媳妇孩子,这辈子就算没有多大出息了,做人也要堂堂正正!你俩给我与你爹磕个头,也算是尽孝了不枉我拉扯你们成人。”
刘大成与刘小成也都有些鼻酸, 跪下磕了头, 心中还觉得不大相信。
爹娘咋可能就这样永远不回来了?
就算爹娘不回来了, 将来二成若是做了大官,他们也可以去投奔不是么?
不管如何说,俩兄弟得了一处屋子以及额外田地,日子宽裕许多,那心里还是非常舒坦的。
尤其是第二日夏氏等人走后,依旧有人源源不断地送礼,当然都送到了兰娘与招娣那里。
这两人得过夏氏的嘱咐不敢收,但一想天高地远的,人家送礼的又热情则半推半就地收下了,一时多了不少好东西,心里快活极了。
十里八乡的人都因为刘二成是举人老爷而对他们尊敬有加,刘大成瞬间有了威望,想想也是十分有面子。
那边夏氏等人在路上朝县城回,胡莺莺注意到她神色也不算好,有一次说是去林中小解,回来时眼睛红红的。
其实也好理解,夏氏的老娘一把年纪,说不准哪天就没了,可夏氏却再也没有机会尽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