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太子很不适应,因为皇帝说的,跟太子詹事府的官员们说的,完全是两个极端。

詹事府的官员哪一个不想着更进一步?在太子耳边吹风的、给太子建议的,比比皆是。其实太子比任何人都清楚,默许妙玉摄政的人是皇帝,他想罢了妙玉的摄政之权,就先要过了皇帝那一关。詹事府的官员在他跟前说妙玉的坏话、怂恿他上书皇帝,将权力收回,这不是让他跟皇帝对着干吗?

而且,他年纪还小,权力收回又如何?他能自己管着?他能做得比妙玉还好?建立更加强大的功业?

太子自认做不到。

就跟皇后对他说的:权力收回之后,他根本就驾驭不了那些臣子,最后的结果就是削弱了皇族的力量,便宜了臣子。

相权不能大过皇权,那时候就距离改朝换代不远了。

太子只能努力压制詹事府属官,结果有的属官跳槽了,有的属官觉得太子不堪大用,忠心耿耿倒是有几个,但是留在詹事府的那几个也只剩下了忠心耿耿。因为真正忠心又有本事的人,早就被妙玉挖走了。

妙玉缺人。

固然百年来朝廷三年一次的大比和恩科不断,导致了每个知府身边有七八个候补知县伺候着,可是妙玉手里还是缺人。

她已经通过经济的手段,把三韩和东瀛都握在了手里。

感激这个时代!

东瀛极度排外,十分讨厌西洋人,却认国朝为宗主国,也只有国朝和三韩、琉球的船只能在东瀛沿海靠岸。东瀛国土狭小,出产不多,却拥有着丰沛的人口,偏偏各地大名互相征伐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