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孙抗战在研究新能源,沼气池设计图已经出来了,他们要等着夏天忙过去之后,就试着改造一队的公厕,预计今年冬天、或者明年就能开始用上沼气。
水动力破碎机、搅拌机相对简单,已经做好了,这次要给蘑菇增产,肯定会将这机器投入使用。
铁皮、玻璃组合建筑的太阳能烘房已经在建,在下一批香菇成熟时,也能开始使用。不止是烘蘑菇、木耳一类,就连秋后山上、果园里的水果、坚果熟了,还能用烘房加速做果干、干粮粉……”
境灵这么一项项数下来,顺带着还计算了一下收入,“干菇卖的极贵,金针菇都得一块钱一斤,其他品种,则是三块到六块之间,银耳五块钱一斤,木耳三块钱一斤。这些东西,一年会稳定给西岐公社创收两万以上。”
“便宜的平菇、草菇,则是因为需求量大,翻十倍后,一年就有一万多。”
“秋后的葡萄干、果干、配方干粮粉等,也是稳定收益五千以上。”
这都是农副业收益,主要的粮食种植方面,赚的少,但却能给大家供足口粮。零零散散加起来,西岐村一年总收入绝对要超四万。
这可不像未来办工厂,还得算成本、员工工资什么的。大家都是拿公分干活,原材料则是就地取材,除了人力之外,运营基本上是零成本。每年赚到的钱,年底就按照公分划到各户头上。
境灵不知道村里公分详细是什么样的,“如果是简单按照人头算,去掉小孩子,就算你们村有一千人,每口人都能分到四十块。”
“都这样了,还只有四十块?”席宝无语了。
境灵叹息一声,“我这只是简单的算法,实际上都是按照个人公分数算的。像是你爸爸、你大伯、你孙伯伯,他们因为有特殊贡献,公分数值非常高;你大爷爷当大队长有公分加成,也比一般人多不少;像是人家半大孩子上工,公分是减半的;还有像你家一样人多,家里有一两个人长期不上工,基本没多少公分的。”
“那样算的话,你家最后分到的钱应该将近一千。”
一年分到一千,再加上四个拿工资的人会存款,席家在七几年之前,就能成为万元户。
“这么算的话,到改革开放时,我们村的人家大多都能成为万元户了。”席宝对家里情况迷迷糊糊的,干脆把家里存款算做零了。
她要是知道自家现在就有五千左右,估计也不会急着督促爸爸伯伯他们去赚钱。
“不知道为啥,想到我家要成为万元户,这比我上辈子知道名下老房子要拆迁还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