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页

汤明薇性子冷,闻言在一地的礼上看了看,轻轻点了个头。

汤夫人已经习惯了她这个性子,自顾的说着:“说来如今是过了明路,何家也送了礼来,但等你出嫁还得等上两年呢,前头媒人已经说了,说何家这位大公子开了春将要外出游学,待两年后才归来,到时候不止成亲,还要参加科举。”

“十八岁就参加会试,何公子当真是个人物。”

汤夫人对有这么个女婿那是满意得很,还叫丫头送了汤明薇回院子里,嘱咐她:“如今已是冬日了,你们的婚事也定了下来,可以相互赠些东西了,不如你给绣个荷包手帕甚的,娘待会让婆子给你送些布料来。”

汤夫人本是张嘴送让汤明薇送些上等的金玉坠子,话到了嘴边却改成了荷包手帕。

无他,汤家穷啊。

跟普通人家相比,汤家官家出身,那也是大户人家,府上下人婆子伺候着,自是说不上穷的,但那是跟普通人家相比,若是跟这京城的富户大户们比,汤家便捉襟见肘了。

汤大人这光禄寺卿的官职月例一月不过十来俩银子,他虽掌宴等,但这采买之事却由当今派遣的另一波人负责,这府上大大小小的开销、人情往来,吃穿用度,甚至修葺这府宅,每一笔都是开销,汤家能运转,汤夫人在其中绞尽脑汁的操持着,又有汤家还有两个小铺子才能维持下来。

更甚这大周的小官们都是在春辉坊另一片租赁着房舍,一家老小节省着过,若是不要求那大富大贵的,凭着大周官员的月例,养活一家子还是不成问题的。

汤家这座两进的宅子说来还不是租的,而是买的,真算下来,也说得上不错了,何家送来的这些礼一看就知道没个几百两是买不到的,汤家要回礼虽用不着按这个礼尽数回过去,但回二、三百两是免不了的,且这礼还得重新着人采买,总不能就着何家送来的礼给送回去吧,不像话的。

汤夫人出了这一笔银子,账上立时便要负了,哪里敢大刺刺的说甚送金银玉坠的,左右荷包手帕都是亲手绣出来的,也是代表了一份心意。

人何家可是有单独给汤明薇送了礼来的,汤夫人也是看过的,是一副头面儿,金丝玉冠,还镶嵌着两颗硕大的宝石珠子,这样一副贵重的头面,别说汤明薇了,就是汤夫人都是没有的。

汤明薇回了房里,一眼就见到了房中摆在最显眼位置上的玉冠了,身边的丫头忙恭维着:“这是夫人的意思,说是让小姐你先观一观的。”

女子素来喜那华衣珠钗的,汤明薇也是不例外的,见那玉冠后眼中也不由得露出一抹惊艳来,更何况那些丫头了们了。

碍于汤明薇跟前儿素来有些规矩,丫头们很是不敢造次,只眨也不眨的望着那玉冠看。

汤明薇很快回了神儿,吩咐她们:“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