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采取改变的第一步便是挖空心思打听到了一个单位基建负责人的住址,然后无脑又无奈地在小区门口堵了人家。
堵到第三天,那人将他领到了家里。
此人约摸四十岁的样子,名叫郑亮,看着程锦年道:“你真的敢接?”
程锦年不解。
他们肯给,他为什么不敢接?
在他想来,是因为那肖富关系深厚,所以各单位不想将工程给别人而已。他来堵这三天,只为感天动地打动人家罢了。
殊不知,对于郑亮来说,跟肖富接触,是有人打过招呼没错,但如果不交到肖富的手里,于他不但没什么损失,反而好处更多。因为肖富此人,胃口太大,做人太过,私下郑亮得不到什么好处,而且出来的工程也是偷工减料,粗糙不堪,让郑亮于公于私都讨不到什么好果子。
所以,他不是不想跟别的承包商合作,只是没人敢接,都怕受到肖富的报复。尤其是眼前这个从农村来的“盲流”,肖富对付起来可真是得心应手又没什么顾忌。
直到程锦年来堵了三天,郑亮才正眼看了下,也正经琢磨了下,想来这堵他的人是个胆子大又决心强的,不妨试一下。若是只堵一天就不再来了,他也断不会考虑。
最后,于公,郑亮明确提出了工程质量的要求。
本就不懂偷奸耍滑、偷工减料的程锦年自然一口答应。
于私,郑亮也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程锦年在这行当里总是混了一段时间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一下子便明白了郑亮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