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妆台秋思。”望月见说道。
兰波:“嗯?”
望月见:“我刚才吹的曲子叫做妆台秋思。”
这是一首古曲,取材于昭君出塞的故事,最早是琵琶文曲套曲《塞上曲》中的第四曲,后改编为箫独奏曲、古筝曲等版本。乐曲借昭君出塞怀念故国,抒发一种哀怨凄楚的情怀。
曲中之意是昭君远嫁塞外,临流梳妆顾影自怜,于是乡愁自起。正如望月见今晚之心,得见故人思及过往,难免也对家乡生出思念之情来。
昭君无语,任人评说,望月见心中之故乡情也不可言说,无人可懂,只能自消。
作为法国人的兰波对种花家文化了解全部来自于笔友海生以及望月见偶尔的提及,对妆台秋思内中蕴含的故事倒是不太明白。但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就算语言和文化都并不相通,但音乐之中传递出来的感情却是一样的。
“这首曲子……有些悲伤。”兰波说。
望月见没想让身边人忧心,对此也只是托词“洞箫本就是众乐器之中声调最为幽怨凄楚的乐器,你听出惆怅呜咽之声也是正常”,对自己夜半爬屋顶吹风的行为也只是说夜半无聊于是吹箫自娱——
却不防兰波突然来了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望月见满头问号。
兰波解释道:“之前海生也给我带了诗集,里面的诗我都读过,只是其中很多句子却始终不能明白其中的意义和感情……但之前看到月见你吹箫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这一句。”他说道:“也许诗人想要说的……就是现在这种情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