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页

庆嬷嬷听到“这孩子”三个字,便知晓李太后并没有真的生气。对于李太后来说,政治权利上的退让,当然比选妃重要得多了。

庆嬷嬷遂笑应道:“陛下自然是敬爱孝顺太后娘娘您的。只是这孩子在自己母亲面前,难免娇纵,所以大事上顺从,小事上却总想自己拿主意,闹个别扭什么的。这正说明陛下亲近太后娘娘呢!”

李太后本来就没有生气,再听庆嬷嬷这么说,愈发觉得暂且推迟选妃一事算不上什么大事了,遂笑叹道:“唉,罢了罢了,既然他不乐意,且看他眼下年岁尚小的份儿上,就再等一等吧。”

听说皇后最近已经在积极准备承孕了,或许下个月就会有好消息。只要皇后诞下皇长子,江山后继有人,选妃开枝散叶、制衡朝臣之类的事情,暂且往后押一押也没有什么。

庆嬷嬷得了李太后的话,自去悄悄告知黄宜安,让她不必为选妃一事担忧,尽管调养身体、安心备孕就成了。

而慈庆宫里,陈太后见李太后迟迟没有动作,自然也不会冒这个头去惹得祁钰不悦,遂继续装聋作哑。

一直被两宫太后催逼得头疼的黄宜安,终于松了口气,开始认真盘算起正事来。

经过去年的实验,发现西北的土质和气候都很适宜种植棉花,今年不仅黄宜安和张溪,就连英国公府也投入人力物力,利用驻守西北的便宜,大力种植长绒棉。种子不够的,就用普通的优质棉花做种。

张溪说,李子桢听说了此事,原本也打算以李家的名义参一股的,可是想到西北是英国公府的地盘,李家贸然插一脚实在是不合适,便又放弃了。

不过李子桢对于张溪投资西北种棉一事却很支持,把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部都交到张溪手里,任由她支配。

还惹得张溪感动之余,又怨他上交太迟,没有一成亲就立刻双手奉上……

黄宜安只当这是他们夫妻之间的情趣,并未在意。

黄宜安想的是,衣食住行,衣食为先,这人不能只穿暖,首要还得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