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页

黄宜安回神,冲张溪歉然一笑。

张溪摇头叹息:“我们正商议要事呢,你竟然还能走神。在想什么呢?”

黄宜安当然不能跟张溪说实话,微微一笑,感叹道:“我在想李二公子这么能谋善断,却一直未能名声显扬,实在是可惜。”

辽东总兵李梁威震边关,不用关卡,便能保辽东数千里防线万无一失,大齐堪与英国公比肩的唯一武将。其长子李子松,深肖其父,悍勇无畏,屡立奇功,斩杀敌人无数。其余几子,虽不如李子松之悍勇闻名,却也都颇有建树。?

一门虎将,让世人称颂艳羡不已。

唯一的意外,便是李子桢这个默默无闻的次子。

前世李子桢甚至还不如张溪有名,人们提起他时,往往会加上一句“英国公府姑奶奶的夫婿”,或是“李总兵的次子”“李将军的兄弟”之类的修辞。

所以黄宜安听得张溪口中的李子桢竟然对于朝争大局谙熟于心时,欣喜的同时,也很惊讶。

“这有什么?”张溪骄傲地说道,“李子桢不仅能谋善断,还有百步穿杨的好武艺呢!”

说罢,顿了顿,眉间的自豪之色稍减,叹息一声,低声道:“你也知道的,李家世代从武,不论是公公还是几位叔伯兄弟在军中都极有威望。李子桢身为李家子弟,自然也荫封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武职。

“可惜,相比起上马杀敌,他更喜欢运筹帷幄。当初随公公远戍辽东时,他也多在主帐参谋,也曾献上奇谋相助大捷,可是这功劳却远不如别的上阵杀敌的兄弟,声名自然也不显扬。

“兄弟们替他不服,劝他上阵立功,他自己却不在意,依旧乐于在主帐做个参谋,还说什么‘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之类的话。

“久而久之,大家也就随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