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狗儿和刘氏很快回了,带回来的消息是有更多的农民开始种玉米了,恐怕今年夏末的时候,价格还要更低。
“特别是些大户人家的庄子,都专门拔了地出来种玉米,还把我们请的短工给弄走了。”王狗儿感慨,幸好和洋子签的是长约,因为短工不够,他又留下找人,不然早就该回来了。
“就当是种粮食了,总归是收得比较多。”板儿宽慰父亲。
“那倒是。”王家现在也不靠几亩农田度日了,城里有铺子有屋子,他还能当中人赚银子,农田更多的是一种寄托,也是一条后路。
到了日子,板儿带着两个妹妹去了元家。他要帮着去接亲,就让他们自己在元家玩。元家也是普通的市井人家,不过底子可比王家厚得多了。一个大大的院子,搭着葡萄架,平日应该是个清幽之所。这会儿全被桌椅给铺满了,上头摆着瓜果糖块和瓜子花生,供客人随意取用。
成年的男客女客,各在东西两侧的厢房摆开,孩子们就在院子里跑啊跳啊,不时挤作一团,又不时你追我赶,显得整个场面极为热闹。
厨房里请的红白案,紧张的忙碌着。青儿和贾茁这个年纪着实尴尬,说是孩子也行,说是大人也勉强。青儿看几个姑娘家在丢沙包,拉了贾茁挤过去,不一会儿就和人家熟了,也跟着一块玩了起来。
贾茁只坐在葡萄架下,抓了一把瓜子看着他们玩。
“你是哪家的姑娘,我怎么没见过你。”不一会儿,有人坐到贾茁的对面。
贾茁至少被人问了二十回了,只得再答一遍,“我哥哥是元子文的同窗,跟着接亲去了。”
“难怪我没见过你,我是住在隔壁的,我叫李小佳,你呢。”李小佳年纪看上去跟贾茁差不多大。梳着双丫髻扎着粉色的绢花,水蓝色的裙子上绣着一簇通草花,上头一件桃红的夏衫,领口袖口都绣着缠枝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