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页

“男人基本都被征召到建筑队了。”

划分特区后,政府的基建项目开始启动,男人们基本都去修路架桥了,所以出来做生意的,基本都是当地的女人。

宋玉轩点点头,又跟着往前走。

等参观完了,又回了京城去开研讨会去了,这一次,他们已经不是之前那种先看看的心态了,他们已经开始去思考如果回国投资,到底是投资到长江三角洲比较好,还是华南几个特区好了。

华侨团的研讨会开了半个多月,接下来就是到下面省市去自行考察的自由活动时间。

宋清华的提议在华侨团中有很深的印象。

这些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去了华南的几个特区,另一部分则是去华东的长江三角区晃一圈,这一圈走下来,怎么说都要个把月时间,全程有招商部的同志随行,争取在他们回漂亮国之前,能将建厂的合同给签下来。

宋玉轩手里除了出版社,其实没什么实体产业,他是属于有资金无项目的那一类人。

他在漂亮国很多企业里都持有小份额股份,算是小股东,看似平平无奇,实际上,手里的流动资金是非常多的,所以他和那些做实体的华侨不同,他的选择更多。

宋玉轩跟着华侨团后面走了两个城市,参观了当地的大大小小的国营厂。

最后圈定了制衣厂。

他和华人商会的关系特别好,当初跟着汤姆的时候,华人商会的人教了他不少东西,讲了不少华人商会的发家史,所以他知道,当初一开始,华人商会的成员们进入漂亮国时,主要做的产业就是餐饮业和服装业。

那时候,漂亮国女权意识萌芽,服装业开始迎来春天,许多品牌应运而生,人们对美的需求开始变大,而在此之前,漂亮国只有富裕家庭能穿上私人订制的衣服,下面的普通人民只能自己买布缝衣服穿,华国商会的第一代移民恰好碰到了这个时期,他们抓住商机,开办厂房,以廉价手工制作服饰在漂亮国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