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一定要上,高考也必须要参加,这是一次名正言顺的机会,不管是她从不从军,对她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次机会。

所以当周院长提出了这个要求,姚老问来询问她的时候,被她拒绝了。她是这么回答自己的师父的:“师父,我还小,这个年龄只能当童军,军籍并不正式。等到我满了十八岁,我要名正言顺地进入军队,不想被人说我是靠着师父而走后门才进入军队的。师父请相信我,我能够凭自己的能力,当兵入伍。”

这一刻,姚老对苏芝的爱护更甚。

苏芝的这些想法,正合姚老的意。姚老当年也是因为太过正直,才会被有心人氏盯上,最后被打下农村,过了这许多年的流放日子。

如今苏芝能有这样的念头,他又如何会不高兴?他是大力赞成的,所以也就去回绝了周院长。

被姚老拒绝之后,周院长是失望的。苏芝的成绩他是看在眼里的,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样的成就,等到她长大后,会有怎样的一飞冲天?他不过就是想在她没有成长之前,把她收在021医院。要不是她是姚老的徒弟,他都要把苏芝收下呢,可惜他慢了一步。

不过他也曾经试探过苏芝,要不要跟着他学西医?医和西医并不冲突,如果她想学,他就教她,但是却被苏芝 拒绝了。

她也不是不想学西医,但是她的师父只有一个,那就是姚老。她不想让姚老难过,所以还是拒绝了。而且她打算去考医科大学,以后也会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到那个时候,想要学西医也并不难。在学校里裂纹学西医,和在周院长门下当徒弟,那是不一样的。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一对一和多对一的区别,还有给姚老心里的伤害。哪怕姚老同意,她也不会这么干。

两年多年的时间,完全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同样也改变了很多人,成就了很多事情。

首先,小哥和小嫂梅喜有了孩子,是一个女儿,小侄女欢欢是在战场上出生的,生日在1974年的九月。小家伙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笑。因为战争的原因,他们这三年没有回去苏家村,所以太奶奶也没有见过欢欢。期间林惠玉曾经来家西南,照顾着梅喜坐了月子,也在西南呆了一年有余。

对于小侄女欢欢的出生,苏芝可高兴了。前世的时候,小舅只有一个孩子,那就是乔丹丹生的那个儿子,她也是从这一世才猜出来,这个孩子有可能不是小舅的,那也就说明在她重生前,小舅都没有自己的孩子。

这一世,小哥的命运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首先并没有跟乔丹丹结婚,避免了前世的悲剧。跟梅喜的结合,是小哥幸福的开始。梅喜这个小嫂子,确实是一个好女人,虽然脾气有时候急了些,但是个很善良的女人。

苏芝很喜欢这个小嫂。

苏芝也是来了西南之后,见到了小嫂的家人才知道,小嫂家可不是普通人家。梅家在魔都也有一定的身份地位,梅父也是军人,在魔都某师任师长,职务却是不小。

梅喜一直都很低调,要不是苏芝这么无意得知,还不知道小嫂是军官后代。

不过小哥也不赖,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副团长了,虽然是代理的,在同龄已经是佼佼者。

这两年,原荣也变化很大。两年时间,他又跳了一级,从连长被晋升为了副营长,同时还兼任着一连的连长。老兵们喜欢叫他原连长,新兵爱叫他原营副。

苏芝和原荣也是经常见面的。只要不打仗,原荣都会抽出时间来陪她,有时候看着她给伤员输液或是包扎,都是一种享受。

但更多的时候,他又会去战场,一呆有可能就是好几个月。这个时候他就会给她写信,写长长的信,或是给她寄东西,不管是吃的还是在战场上缴获的稀玩意,他都会给她。

原荣一直都把她当妹妹,看着她慢慢地成长,从1973年到1975年,苏芝已经从十二岁长到了十四岁,早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小豆芽的小姑娘了,而是长成了一个青葱般漂亮的大姑娘了。

长大后的苏芝,变化是相当大的。她的个子很高挑,从外表看,完全看不出来这只是一个刚刚发育的小姑娘,165的个子,让她看起来完全像个成年人。甚至,她都比梅喜高。梅喜长得娇小可爱,个子才只有160,跟苏芝站在一起,矮了她小半个头。

苏家人的基因一向都好,男的英俊女的漂亮,个子也都像苏耀宗,都是高高的。苏芝才十四岁,个子还能长,长到170都不成问题。

战争已经结束了,后方医院伤病员的情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这个时候苏芝也该回去了。

苏芝打算回到平安县,正好可以回去上学。1977年就该恢复高考了,苏芝想要第一年就参加高考,但是那一年有很多的限制。她不想错过这一届的高考,所以想要回到学校重新入学,以便能够达到当时高考的标准。虽然等到1978年会全面放开高考的限制条件,但是能早一年上学,就能早一年毕业,她觉得很有必要。

在知道苏芝要回去平安的时候,原荣的心里莫来由的有一种不舍。

两年的相处,让原荣已经习惯了一有空就过来找苏芝。如今突然得知她要回去的消息,又怎么能舍得?他这哥哥还没当够呢,就得又要两地分居了。

看着眼前这个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的苏芝,特别是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原荣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异样,就像猫爪子在挠似的。想要抬手摸摸她发顶的手,在看到她那张娇花一般的脸时,顿住了,他的手心里突然就出了汗。

“我走了,你才有时间腾出来谈对象啊。”苏芝笑吟吟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