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信是这么写的:大侄子,我问过你小叔了,你满十八岁了,是个大人了。该好好想相成家立业的事了。你来我这边,好好操练两年,要是成绩不错,我这个当叔伯的保管给你一个好前程 。

赶紧把那表填了,寄过来,我给你办。

你啊,在家也没闲着,好好练练身子,你爹当年跑步跟射击可是第一啊,你来了之后不要丢他的脸啊……

那位老战友把付伯林当成自家侄儿了,说了一堆家常话,还特意关心了一下付伯林的身体,让他好好锻炼,不要偷懒。

付伯林看着内容,觉得挺温馨的。

但是,就算这信写得再温馨再感人,他也不会去入伍当兵的。

他是有一颗爱国的心,但是身体受不了。

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付伯林拿着信回屋去,翻到纸了,但是没笔,付伯林在房间里问:“小叔,家里有钢笔吗?”家里有铅笔,但是回信用铅笔不好吧。

“以前你爹留了一只钢笔,你不是偷偷拿了送姑娘了吗,家里哪还有什么钢笔。”付小叔的声音从外头传来。

付小叔也不是读书人啊,用不上钢笔。

那玩意用直来太麻烦了,还要墨水呢。

而且笔头子容易坏,还要拿到县里去修,麻烦。

要是付家寄信写信的话……

“你去跟山梅家借着用用,她有。”付小叔说完,突然说,“我也得去一趟。”

那存折里的钱还是不动了。

他去找长粮哥借钱结婚,结了婚后,赚个两年,肯定能还上。

大哥那钱还是不动了。

一是怕损利息。

二是之前他才花了一百多给付洪付医药费,这回结婚要是冷不丁的拿出一大笔钱来,被人说上几句酸话倒是不无所谓,就是怕有些人红眼病,盯上他们家。

本来付伯林最近就招小人。

付小叔还是决定去借钱:“伯林,那钱不动,我去长粮哥家借点钱。”他告诉付伯林,“咱们家在他们眼一直不富裕,还是低调点好。”

付伯林听懂小叔的意思了。

他没想到这一层。

算了,生活的事还是让小叔自个忙活吧,小叔比他有经验。

付伯林拿着纸去了付山梅家,就在那借了笔写回信。

他写了五页。

除了关心那位叔伯之外,还委婉的拒绝了入伍的提议,还顺便说了一自家是近发生的事,还有家里的一些琐碎事,他为了让自己的拒绝不那么生硬,所以才添了这么多废话,希望能引开那位叔伯的注意。

家里有信封,但是没有邮局,等会去县里一块给买了。

书也要买。

午饭一吃完,付伯林就去了县里,搭了了运木头的顺风车。

给了二毛钱的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