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这样的人, 已经是常例了。
原本负责馆选的翰林官们是想过低调一点,拉拔一两个农家学子上来的, 选的刚好是本届传胪时迁,毕竟名次在那摆着。
所以说, 时迁在考试这条路上运气真的很顺。
偏生时迁招了秦学士的恨, 秦学士对时迁自然是极尽贬低, 翰林院里头大家就都明白了时迁怕是得罪了秦大人。
翰林院一向清高自傲, 同时也护短团结,既然秦大人这么极力反对, 大家便一致免了时迁的名。
偶尔有一两个出声反对,倒不是他们多么正直善良,而是觉得时迁这个名次是皇帝钦点的传胪, 不录取他万一皇帝注意到了怎么办?
还有农家出身的一个都没有, 真的好吗?
这样的顾虑没用旁人出马, 全叫秦大人一个人摆平了。
秦大人说了, 农家子出生, 本来见识就浅薄, 能考上进士的就极少,够不上管选自然也是正常。
再有, 时迁那个传胪,虽说是天子钦点,但谁都知道,不过是因着时迁家乡出了件事叫皇帝注意到了。
再加上,时迁长得好, 叫皇上入了眼,传胪这种出风头的名次自然需要撑门面的人。
这才点了时迁。
没听说馆选也要长得好的啊?
这么一说,大家觉得好像也对,便将名单整理一下,呈了上去。
人人都觉得天子不靠谱,没人相信天子同时也是看重时迁才学才会点了他做传胪。
至于不相信天子,也是有原因的:
天子做皇子时便不大靠谱,能有今日,全凭运气,只因先皇只剩他一个儿子,迫于无奈才叫他做的皇帝。
因而,谁都没觉得天子能有啥见识建树、觉得时迁跟天子一样,全凭运气出人投地。
因着这份误会,翰林的官员们便再无顾忌把时迁踢了。
秦学士把事情办好之后,便回家跟夫人说了。
当父亲的为女儿出了口气,他颇为骄傲,悄悄在秦夫人面前说了。
秦夫人一脸的感动,眼角不受控制地流出了泪水,哽咽着道:
“老爷是个好父亲,咱们姑娘有你这样的爹,定是上辈子修了大功德的。”
原本秦学士心下还有些惴惴,听了自家夫人的话倒是立马觉得自己形象高大起来,也不心虚了。
秦夫人又道:
“女儿知道了定然高兴,只是,老爷你插手了之后那时迁虽然定是入不了翰林院了,但他还可能在京城做官嘛!”
“若是那时迁知道他入不了翰林是老爷插手的,他定要伺机报复,若他在京城胡说八道倒打一耙,说是老爷挟私报复,坏了咱们姑娘的名声咋办?”
秦老爷脸色一僵。
他倒是没想到这头。
说到底秦老爷在翰林院待久了,多是跟诗书笔墨打交道,心眼子没长几个,不然他也不能在翰林学士上待了好几年不动弹。
听秦夫人这么一提醒,秦老爷有些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