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浑厚质朴,色彩鲜亮稳重,字迹含蓄有力,确系真迹,估价应在一万五千元上下。”
方天仅浏览一眼,便得出了结论。
对于这幅画,他在前一世有所记忆,故能迅速辨识真伪。
“不错,看来你对近代书画颇有研究,一眼便能识别真伪,这次的第一件古董对你而言确实占了优势。”
白大师赞许地点点头,他来之前,明安曾提到方天可能对近代书画有所涉猎,起初他并不相信。
毕竟,方天的前身为古董商人,按常理应专注于利润较高的瓷器玉器领域。
近代书画价值有限,且赝品众多,通常不受重视,但现在白大师意识到明安所言非虚。
“白大师谬赞。”
方天微笑回应,将画卷好,然后拿起另一只锦盒,小心翼翼地打开。
锦盒中是一件水壶盖大小的铜器,形状类似香炉,外表光洁,两侧各有一耳,雕琢成奇异兽形。
方天将其握在手中,查看底部,发现一行铭文——大明宣德年制。
他细致地摩挲着炉壁,发现其厚度不均,上下较厚,中间偏薄,炉口平直,内腔较低,口径较小。
随后,方天轻轻按下炉身,手指在炉壁上轻轻敲击了几下。
“这件物品,单凭款识来看,是大明宣德年间的产物,两侧的耳饰图案,源于我国神话传说中的桃花神鸡,应被称为天鸡耳宣德炉。
此类宣德炉诞生于明代宣德年间,主要用于陵墓、寺庙以及达官贵人家中祭祀、礼佛燃香之用。
然而,流传至今的真正宣德炉极为稀少,价值高昂,后世各朝均有仿造,因此市面上的大明宣德炉大多并非真品。
眼前的这件天鸡耳宣德炉,其精妙之处在于天鸡耳的雕刻工艺,形象生动逼真,堪称手工雕刻佳作。
然而,其铜质触感相较于宣德年间的铜器略显粗糙。
此外,握在手中感觉轻盈,缺乏应有的分量感,说明使用的材料并不多。